唐亞林👱🏿:
公共行政系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教育部2006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地方政府與地方治理、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等。
十八大報告再次將“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在工業化、城市化🕦、城鎮化、信息化、國際化與社會轉型的新環境下,中國城鄉一體化何去何從?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城鄉文化一體化”又該劍指何方?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2年重大項目《包容性公民文化權利視角下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研究》首席專家唐亞林教授帶領課題組獨辟蹊徑🦴,從“包容性”和“公民文化權利”結合的視角入手🦵,希望通過對城鄉文化關系的基本結構和具體形態的深入研究和實證考察,為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獻言獻策。
時代共識:包容性是未來一體化的新格局
唐教授認為,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推進,是在包容性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主題和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目標的背景下,對原有發展格局的反思。
近年世界各國經濟快速增長💇🏿♀️,但很多國家經濟總量的增長並沒有帶來社會整體同步的前進和發展🛁。因此“包容性發展”的概念建構和實踐探索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時代共識🤬,即一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要實現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各種社會發展進步目標,提高社會公平的程度😞,從而體現經濟增長對其他各項社會進步目標的包容📶。
中國以2002 年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標誌,把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上了日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但還存在問題🪳。”唐教授說♈️。
根據課題組去年暑期的調研結果⛈,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上呈現出重“硬件”輕“軟件”、重“數量”輕“質量”、強調“小服務”忽視“大服務”的發展特征👷🏿♂️。尤其是非均等化的問題,在城鄉之間引發了一系列的“鴻溝”🧵,即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偏少🗝,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偏大💪🏻,農村社會日益空心化與原子化,不能繼續按照舊有發展模式來建設;流動性增強💪,農民工成為獨立於農民與市民階層之外的一大流動群體🌉。“在既有製度體系的強約束與發展動力的強力推動下,新格局迫切需要戰略重塑。”
獨辟蹊徑:公民文化權利與“3個包容”
對城鄉文化一體化的探討最先是以城鄉關系一體化為起點的,國內外學者對我國城鄉文化一體化的探討側重於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與實踐🕺🏼,整體上缺乏精神指引和強烈的問題導向👨👨👧👧。
對此⌚️👨👩👧👧,唐教授帶領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個研究視角——“公民文化權利”。“公民文化權利”本身源自西方,但其實踐卻是全人類共有的🌎,包括三層內涵👎🏼:第一,物質層面———文化基礎設施——有形的載體建設;第二🥷,製度層面———文化主體內容——文化政策🧜🏽♀️🧑🏻🦽、體製與機製👩🏻🦯;第三👩✈️🧜♂️,精神層面——文化發展權利——無形的權利建設。換言之☝🏼📸,國家(政府)應在物質層面上為公民提供各種文化基礎設施🌶🍥,在製度層面上為公民提供保障,最終發展公民文化權利,讓公民從精神上獲得滿足,並塑造一種國民品格🚣🏽♀️。
“從文化權利的角度來探討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問題,是我們的創新。”唐教授進一步創新性地整合“包容性發展”與“公民文化權利”,針對未來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提出“3 個包容”:對權利主體的包容,既包括城市居民又包括農村村民🚴🏽♂️,更包括社會各種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文化實體內容的包容,既註重物質文化內容的建設也註重精神文化的培育;對不同種類文化的包容🫄🏼🎴,既充分尊重大眾文化資源的發展,又積極挖掘、整理、保護、發揚各種地方性的特色文化資源🤦🏼♀️🏌🏽,實現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環環相扣:五大子課題架構實證研究
課題組圍繞“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的新格局”的中心主題🤢,提出五個環環相扣的子課題👩🏼🦰:“包容性公民文化權利與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理論建構”🍋🦹🏽,“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法律與政策文本國際比較”,“城鄉文化一體化資源整合🪿、特色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程(重點文化惠民工程)跟蹤調研與績效評估”🛋,“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評價指數與實證研究”👨🏽🎨🔓,“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與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模式選擇與製度機製設計”💅🏿。
“實證研究和對策思考往往是學術界相關方面研究的軟肋🙆🏿♀️。”唐亞林坦言。對此🤶🏼,課題組專門召開報告會⚠️,多次討論後選擇了比較科學的方法:
一方面,選取東部上海、深圳😄、中部江西🫚🛎、湖南以及西部成都、重慶6 個城市的省/ 自治區/直轄市- 區縣- 鄉鎮街道- 村四個行政層級,既兼顧東部、中部🐗、西部與不同層級政府,又抓重點抓典型🚴🏿,同時又可以進行對比🚴🏻。
另一方面,兼顧兩類“人群”與“物”👨🏿⚖️📺。通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考察地方文化官員以及各類文化工作者和社會民眾,以了解其對文化服務、文化權利等問題的看法和評價🔮,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基礎文化設施的空間布局😱、便利程度🥊、使用頻率等具體情況。最終對不同環境約束下的發展模式進行總結,並根據評估體系對其進行再選擇和再設計。
正本清源🗓:當代中國公共精神的復歸與重塑
唐亞林感言,盡管遇到了人力資源不足、經費短缺等困難👨🏼,但目前進展還算順利🙇🏿。截至今年四月💤🥛,課題組基本完成了對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同時進行數據的大量采集工作,且已經組織過一次調研和實地考察。發表的學術論文《當代中國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發展之道》被《新華文摘》2012 年第17 期全文轉載。
項目計劃於2015 年五月完成。“到那時,我國城鄉文化一體化在文化基礎設施方面會有一個質的提升💂🏻,”唐教授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們將提出保障公民文化權利🤹🏿♂️,構建和諧城鄉文化關系,創建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一系列符合實際並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同樣熠熠生輝的還有這一研究的理論價值🏊🏽💡:“我們希望對城鄉文化一體化的價值定位和實踐指向進行正本清源,最終實現公共精神的復歸與重塑🧍♀️,從而在學術上為當代中國公共文化與精神生活世界的建構提供理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