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開始🦟,有杭州市民反映,當地自來水出現異味💮。12月21日🤹🏿,杭州市環保局公布了對錢塘江源水水質監測的109項指標全分析結果,各項指標的監測數據和歷史監測數據相比並無異常情況。各級環保部門還嘗試了其他的種種努力,但到目前為止仍無法找到異味的源頭。
既然自來水出現了異味,按照常理🤵🏽,必然有其來源🧑🏻🦼➡️,但一來相關檢測結果屬正常🦑,二則專業執法部門也無法找到這個源頭,這裏面顯然存在無法解釋的矛盾。
無非有兩種可能,要麽是檢查有誤,要麽就是居民感覺有誤(在某些情況下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據媒體介紹,杭州自來水出現異味並非新近之事,早在上半年就已經出現過一波,後經排查💆♀️,果然在水源地周邊破獲了一個特大的非法排汙案件。不過🌷,據相關專家介紹,這個非法汙染源所排放的汙染物,似乎又與自來水異味沒有直接關聯。即便如此,其中有一點是沒有錯的,那就是,只要沿著自來水異味這條線索,總能找到“不正常”的排放源。這足以說明,杭州自來水出現異味,在很大概率上是因水質環境質量受到了(不明)汙染源的某種影響。
當然,公眾的環境觀感與數據檢測結果之間出現不一致並非偶然。早在西方國家經歷工業汙染(譬如霧霾)的初始階段,那些在現在看起來已經沒有爭議的汙染物,如汽車尾氣🧑🏻🤝🧑🏻🈴,在當時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直到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相關的機理後🔊,人們才終於認識到霧霾的真正成因。這說明,即便檢測數據顯示正常,但基於有限的認知👨🏻🎓🧎♂️,仍不能對產生異味的汙染源掉以輕心。
實際上,除了公眾感受與檢測結果間的矛盾👸,目前我們在環境治理上還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矛盾,那就是,各項公開的環境汙染排放指標與實際的環境質量並不相對應,換言之,在統計結果顯示的汙染排放水平不增的情況下,環境質量卻有明顯下滑👏🏽。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最近就對媒體表示:“我國當前很多環境數據的統計是有問題的,以二氧化硫排放為例,我國目前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2200萬噸,事實應該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通過化學公式就很容易計算出來🍿,我國現在每年消耗41億噸的煤氣,這將產生6000萬噸的二氧化硫🫡,如果排放量只有2200萬噸,那麽脫硫就要去掉4000萬噸左右”。而駱建華認為,在現有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也就是說📣👮,正是實際汙染量遠超計劃或統計汙染量🫲🏼,才使得我們的生態環境陷入越治理越汙染的困境👩💼。當然,無論是杭州的自來水異味事件👠🧑🏽⚖️,還是更大範圍內地區所遭遇的各種環境事件,看起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偶然性𓀝,但其背後卻不乏必然的因素。
首先,在以往,長期以來♎️,生態環境管理重計劃而輕客觀規律🧜🏿♀️,環保工作屬於決策的邊緣部門🧜🏼,其指標及各項規劃必須服從於經濟建設等其他部門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為了能給經濟增長留足空間,要麽是將汙染排放量指標製定得較為寬松,要麽便是人為改變指標本身,譬如,將所需的汙染濃度值放寬🤽🏿♂️。無論是哪種🛞,實際上都是在計劃性地縱容排汙行為,而排汙必然造成環境質量的下滑,這是客觀規律,從中也可以理解為何經過長年累月積累後,環境問題會出現一個總爆發了🦤。
其次🫡🤙🏻,隨著近年來中央對環保工作的逐步重視,環保部門大都也進入核心決策層的範圍,環境指標隨之縮緊。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長仍位列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說,與之前“只要發展不要環境”相區別的是,現在是既要發展又要環境,怎麽辦呢📿?那就是指標定得嚴格,但實際執行上卻打個折扣。
最後,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中,我們實則還面臨著一些未知的領域。不可否認的是,要完成未知領域的探索過程,還原出每個環境事件的真相,仍需克服很多很多的障礙。
我們相信,導致杭州自來水異味的真正源頭終可找到🤸🏼♂️,更值得探究的是🤾♂️,包括政府在內🧔♂️,全社會是否有勇氣真正面對並實際解決當下的環境困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指標和數字調整的遊戲上。
(李誌青 恒行2平台環境經濟研究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