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氣候變化大會剛開始的時候🩰🔂,便已經註定本屆大會無法繞開當下頗具爭議的能源品種“煤炭”,因為就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城市裏,世界煤炭聯合會舉辦“國際煤炭與氣候峰會”,盡管該峰會的主題被確定為“清潔煤炭技術、機會與創新”🍄,但可以想見的是😍✥,這對於寄希望於通過能源轉變來加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眾多“煤炭抵製者”而言,會是怎樣的一個強烈反差。畢竟,支持煤炭利用與應對全球變暖❓,其方向如同南轅北轍👨🏽🎓🧑🧑🧒🧒,又怎麽可能齊頭並進呢?結果是,在氣候大會會場內,氣候組織控訴煤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會場外,則有煤炭擁躉者抗議世界棄用煤炭,而在煤炭峰會會場內🌲,煤炭國際組織高談闊論煤炭的貢獻🐍,會場外🍱,則是氣候積極分子對煤炭的大加鞭撻。其中爭論的關鍵在於,煤炭利用對於當前的世界而言,究竟帶了怎樣的一種“貢獻”?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什麽叫“貢獻(Contribution)”。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學概念,經濟學在分析經濟增長成因時🎙,往往會用到“貢獻”一詞,意思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什麽因素發揮了作用(貢獻),以及發揮了多少作用(貢獻的大小)。按照這樣的理解👌🏿,經濟學分析的結果認為諸如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性和製度性因素都對經濟的成長做出了大小不等的“貢獻”🧓🏽,其中,無疑也包含能源🥔、自然資源這一缺一不可的資源類要素,就此而言👨🏿⚕️,毫無疑問的是,作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品種之一(占總能源消費的3成左右),煤炭顯然是有其貢獻可言的,至少我們接近1/3的經濟活動是有賴於煤炭的。如果否認煤炭在經濟性上的重大貢獻,這顯然也是不夠理性和客觀的。這是對於煤炭“貢獻”的第一層理解。
其次👳♀️🐠,如果上述理解無誤的話🥏,那麽🍛,煤炭行業其實無須在國際場合進行自辯💂🏻♀️,地位和作用都擺在那裏了,不容置疑。但行業大佬們卻還是要大談煤炭的“貢獻”,實際上🦸🏽♀️,這裏的“貢獻”已經不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作用、影響之意了⚀,而是添加了很多感情上的因素,其潛臺詞是,不管如何⚫️,“煤炭也還是有過貢獻的”,為何要如此感慨並低聲下氣呢?原因在於,有一股力量正在虎視眈眈地盯著煤炭及其行業🧒🏻,這股力量就是國際氣候變化應對的積極推動者,他們反對煤炭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煤炭不光有其經濟性的一面,而且還是一種“環境品”。所謂環境品”😉,意指作為一種高排放的能源品種,煤炭利用會大量消耗生態環境資源⚁,進而產生較強的“環境外部性”,這種外部性對於煤炭行業的關鍵影響在於🙉,伴隨著環境質量下降,尤其是全球變暖、霧霾圍城等重大環境影響不斷顯現之後🫨,煤炭反對者已經極為容易地站到了道德製高點上,而曾經並正在做出巨大貢獻的煤炭只能是處於下風,不僅風光不再,而且還要做一些有限的辯護,譬如因為“煤炭也還是有貢獻的”,包括煤炭可以進行清潔化利用🥹,還包括煤炭的成本仍然很低🍩,以及煤炭利用有助於脫貧等等,因此不能棄用,但顯而易見的是☠️🏊,這裏的“貢獻”已經不是強者的自信,而是弱者的自戀了👩🏼🚀。這就是煤炭“貢獻”的第二層意思。
如果煤炭的“貢獻”僅有上述兩層意思👨🏿,那麽,在煤炭“名義貢獻”中扣除“環境影響”後🔧,剩下的便是煤炭的“實際貢獻”🙋🏼。這樣的計算也並不復雜,但實則無法真正衡量煤炭的貢獻程度🤍,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市場高度一體化的背景下,無法充分估計煤炭的貢獻程度。也就是說,如將煤炭納入到全球能源市場中來看的話,經過扣除後的煤炭邊際貢獻的確下降了,這意味著煤炭的產出規模也必將縮減(邊際收益下降會逐出資本)👩🏽🏭,屆時不論是否有新的能源品種和產量替補進來(這樣的替補力量是既定的🤾🏼♀️,不受煤炭退出的影響),都意味著全世界能源市場供給水平的絕對下滑(供給曲線向左移動),並同步抬高能源價格🛰,出清多余的能源需求,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與減少了的能源利用規模相比🏏,煤炭在總能源消費中的相對貢獻率又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事實上,經過這樣反彈後的貢獻程度才是煤炭作為一種能源的本質所在。這正是煤炭“貢獻”的第三層意思。
總結上述三層意思👧,基本的論斷很清楚🧑✈️,即煤炭的貢獻既沒有按其“經濟品”測算的那麽大🤼♀️,也不會像作為“環境品”來得那麽小,總體上,其貢獻程度介於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