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徐蓉🤜🏽:從當前黨群關系特點看黨的群眾路線內涵的拓展

作者:攝影: 視頻🦘: 來源💢:社會科學基礎部發布時間𓀗:2013-10-09

黨的群眾路線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力量之源🧑🏻‍🦯,其基本內涵是黨的領導與群眾觀點的統一🙅🏿,黨在執政治國的過程中如何堅持實踐原則和民主作風、實現群眾利益和回應群眾訴求🧚🏻‍♀️,對於黨群關系建設🫕、政治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中國社會的深刻轉型❤️,黨群關系和群眾路線都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深入分析和把握這些新問題,不斷拓展群眾路線的內涵,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前提👩‍👦‍👦。從當前黨群關系的特點出發🙅🏼‍♂️,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認識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一是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出發、官與民的關系出發認識黨群關系的實質🤳🏻;二是從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關系的角度認識黨群關系的表現;三是進一步認識破除黨與群眾互動關系中正在形成的相對封閉狀態的重要性🦓;四是從開放的視角看待黨群關系,把作為民主決策依據的群眾路線和擴大國家民主進程的群眾參與結合起來。

一、認識黨群關系的實質

黨群關系的主體是作為執政者的中國共產黨和作為政治與社會生活參與者的廣大人民群眾,因此,黨群關系的實質是通過黨對群眾的領導關系和服務關系來體現的官民關系🀄️,其關系狀態與雙方主體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各自所處的地位🧔🏽‍♂️、所確立的目標密切相關。歷史地來看💇🏻‍♂️,事關黨群關系發展狀態的這些因素都是在實踐中不斷變化的,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些因素的變化及其特點,是我們分析黨群關系的邏輯起點🦶。

群眾,是一個歷史地演變著的主體🧑🏻‍🌾📎,已經從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所特指廣大的工農勞動者演變為今天的所有社會成員🧑‍🦯‍➡️,從其基本特性來看🧗🏼‍♂️,“工農勞動者”時期的群眾在經濟狀況、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基本一致,都是貧困的勞動大眾,而今天的社會成員在社會分工、收入水平、知識素養和價值觀念之間都存在較大分化與差異,不同階層的社會成員之間甚至還存在發生利益沖突、互不信任的可能。黨的工作任務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從革命的啟蒙者、引領者演變為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執政者、領導者,革命時期黨的核心目標是領導工農群眾通過革命勝利奪取政權,執政治國時期黨的核心目標則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盡管我們可以這把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工作目標共同提煉和濃縮為“一切為了人民”,但是👰🏿,黨在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政治地位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革命時期黨和群眾都是被統治者,黨獲得執政地位後就與群眾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地位分離狀態,革命時期的黨群合作就演變為建設時期的官民共存🤹🏻,同時也不排除在一定範圍內演變為某種矛盾和對立狀態的可能🍈✡︎。

毛澤東曾經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95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在當前變化了的條件下,這種密切聯系就需要通過建設現代政治理念、創新政府管理來落實。從根本上來說,黨的執政地位的取得與群眾主體特征的變化,並沒有否認群眾在實踐中的主體地位,而是對黨群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黨只有始終確立“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權力觀,充分利用黨的執政地位和條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應有權利,以領導和服務相統一的姿態,形成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致的目標,才能密切聯系群眾、充分依靠群眾♘。

二、把握黨群關系的直接表現

在黨的執政地位和群眾的主體地位需要共同實現的前提下,黨群關系就直接表現為一種利益關系🏋🏻‍♂️🥦,保持黨的長期執政地位👫🏼、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是黨的根本利益所在🐥,同時也需要黨能正確處理好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黨的執政地位一方面使黨執掌了社會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另一方面也需要黨直面社會公共問題、準確定位並最大程度地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當前來看🧜🏻‍♂️,黨所執掌的公共權力與公共資源是廣泛的,既包括物質資源,也包括組織資源、人力資源,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些資源是群眾所關心的重要問題,同時🌔👩‍🌾,黨如何有效地解決社會公共問題🏄🏽‍♂️🎱、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又是群眾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除了關心公共利益及其實現之外🚵🏿‍♂️,還更加關註個體利益的實現,不僅關註自身利益,也同時關註他人利益及其實現🧜🏽,可以說,群眾利益不僅具有多元和分化的特點,而且還存在矛盾和沖突🧭,既有不同個體利益之間的沖突也有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之間的沖突😈。

在這樣一種復雜的利益格局下,我們可以提煉出黨的利益與群眾利益具有根本的🧅、長遠的一致性特點👎🏽,卻也不能排除其在當前所存在的具體矛盾👨🏿‍🦳。因此🥉,如何協調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加強各類利益之間的整合,使實現多元👩‍🏭、分化的群眾利益與實現黨所代表的社會公共利益之間保持合理的張力🧱,是當前群眾路線的重要著力點。

從黨群關系的角度出發🙏🏽,群眾對利益的關註大致有三個層面,一是利益的實現水平🕓,即反映在量和程度上的群眾的各類利益所得;二是利益的實現方式🤞,包括勞動👩‍👩‍👧、資本等實現利益的途徑📴、各類製度和政策的事實以及法律保障的條件等;三是利益的分布格局🧑🏻‍🏫,既包括不同個體之間的利益分布,也包括不同類型利益之間的分布狀況↔️🧵。群眾在這三個問題上的滿意度直接關系到其對黨的執政治國方式的認同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上的平均主義並不是群眾的追求,合理的差別、體現公平和正義的利益分配則是群眾的基本期待💅🏿,因此👨🏻‍⚖️,無論是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還是其他任何領域的利益,黨都需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了解和分析群眾的真實利益需求,高揚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利益平衡利益,為正確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打破黨群互動中的相對封閉狀態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形式是黨與群眾之間的互動,互動的內容和程度決定著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狀態,也決定著黨對群眾和社會的認知程度以及黨的政策對國情👲🏼、民情的關照✮。毛澤東曾經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99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習近平同誌也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慰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實》2013年第1期,第6頁。],可見,加強黨與群眾的互動向來都是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基本要求。

然而,實踐的發展也給黨群互動的良好運行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戰⚱️,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黨和群眾兩大互動主體自身的發展與特點的形成,當前,一定程度地存在兩大主體形成各自相對封閉體系的傾向,需要我們及時破除6️⃣。一方面⏭,隨著黨的組織建設的加強,完備的組織體系、組織紀律和組織程序已使黨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組織系統,黨在各類實踐中已逐步形成相對固化的價值觀念、行動取向、製度體製和話語系統🥗;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在物質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參與社會活動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原本處於自發、分散狀態的群眾不僅容易因社會性事件的發生而聚集,更容易在新技術、新媒體下集中關註社會事務,並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點的思想、行動和語言體系。兩大主體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始終存在,但這些交流和溝通卻未能打破業已形成的相對固定的“封閉圈”。

在思想上並繼而在行動中打破這個“封閉圈”,是增強黨群互動🧔🏼‍♂️、密切黨群關系的必然選擇。因此,一方面是黨和群眾之間最大的價值共識的確立👩‍🦯‍➡️,本著“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9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的立場,使黨在觀念、話語上與群眾保持協調與融合👫💧;另一方面👱🏼‍♀️👪,是在黨執政的不同領域,建立與群眾之間良好的對話、溝通、回應機製,長期生活、工作在“幹部圈”內🖇,甚至會出現“與新社會群體說不上去🤌🏻,與困難群體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群體說不進去,與老同誌說話給頂了回去”的情形,一些幹部較少聽到或聽不進群眾的聲音,或者一聽到與自己不合拍的聲音就反應為是民眾的對抗,就很容易把黨的利益與群眾的利益割裂開來💇🏻。“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7日-11日,]。只有從思想上、行動上不斷打破“封閉圈”,才能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實現黨群之間的有效互動。

四、建設黨群關系的開放性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黨群關系的開放性👨‍👩‍👧,一是黨群關系內部的開放性,黨群關系包含著黨的群眾工作和群眾的政治參與兩個方向上的互動,黨的群眾工作是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吸收群眾智慧🫴🏼、體現群眾利益並完善各項政策,是用人民賦予的權力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在決策過程體現民主作風🧑🏽‍🏭;群眾的政治參與則是群眾在黨的宣傳🤹🏿‍♀️、教育、引導之下,權利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逐步使自身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實踐主體👉🏽。因此👨🏻‍🍼,建設黨群關系內部的開放性就是把黨的民主決策過程和群眾的政治參與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把黨的群眾路線與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有機結合起來,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與群眾參與的根本追求是一致的,高度統一在民主政治的建設實踐之中。二是黨群關系處於一個開放性的環境系統之中㊗️,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以及外部環境的考驗就是當前黨群關系所處的復雜環境🧏🏽‍♀️,只有緊緊依靠群眾🍙,才能既維護好當前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又在推進改革開放中避免各種危險👱🏻。

黨群關系的開放性特征表明,群眾路線不僅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政治決策過程🖲,也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過程🙆🏻‍♂️,不僅是維護好黨群關系的內部環境🧝🏽‍♀️,也要建設好黨群關系的外部環境🧛🏽。黨群關系的開放性大大拓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一方面🤓,黨群關系的開放性提出了黨的群眾工作和群眾路線的新任務🤰、新內容🚣‍♂️,包括了解群眾在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下的新需求、新問題🙅‍♀️,面對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改變工作作風,面對黨群之間信息流通不暢💚⛹🏼‍♂️、群眾流動性增強以及網絡生活活躍等問題不斷改進和增強工作技能等等,使黨的政策、方針更好體現民意🙌🧎🏻‍♀️、實現群眾利益;另一方面,黨群關系的開放性使群眾路線成為中國民主政治進程的重要依托🦹‍♀️🆔,黨的政治決策是以黨代表群眾、領導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等方式體現民主🍻◀️,群眾的政治參與則是以議政、問政、資政等方式體現民主🏛,這種契合也拓展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路徑🦎,在加強製度建設和推動依法治國的同時把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起來🧩🌯。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