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經濟環境所逼迫下的改革👩🏻🦯➡️,是應對問題和挑戰不得不進行的改革。因此通過改革開放擺脫困境,通過改革應對挑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在當前歷史時期🤛🏿,國家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和復雜,都逼迫著繼續推進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放緩,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群體之間、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更加突出🐋,社會利益分化🤾🏼♀️、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加劇,同時社會信仰和社會信任出現危機⛪️,腐敗問題日益嚴峻👨🏫,生態環境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土地資源浪費性使用,等等◻️。這些困難和挑戰逼迫著繼續改革,要求通過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當前存在和面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同時,當前時期我國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世界貿易格局和貿易規則變化使WTO紅利發生了變化,中國的進出口形勢面臨嚴峻挑戰。世界秩序和亞洲秩序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對中國發展帶來積極因素,也帶來更大的發展壓力和不確定因素🖍。從國家發展內部環境來看🏇🏿,人口格局的變化🧑🔬、低勞動力成本的大量剩余勞動力格局逐步喪失、人口結構快速老齡化、經濟創新能力的提升還面臨很大困難🧘🏿♂️,等等。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也逼迫在當前時期需要通過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創造出“改革的紅利”。
由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變化著的環境逼迫著改革,增強了改革的緊迫性和推動力。但是逼迫著的改革和應對性的改革,也往往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第一,逼迫改革往往帶來改革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而改革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則往往會惡化當下發展的問題。例如當戶籍製度改革滯後於人口遷移流動的態勢,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的社會分化和社會沖突性就會增強;當土地製度改革落後於城鎮化發展的態勢🤽♀️,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低效浪費就更加嚴重,農民利益維護就會受到影響✡︎,等等。
第二,逼迫改革往往形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付性改革。而改革本身是一個系統工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是內在關聯🏄🏽、五位一體的👩👩👦👦,很多當下面臨的問題看起來是經濟問題,其實可能是法製問題、政治問題和社會建設不足的問題💨🌄,就事論事的改革往往只能“治標”而難以根本“治本”。
第三,逼迫改革往往形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社會群體往往決定改革的方向,而弱勢群體難以得到足夠的利益表達🏊🏼♂️,難以形成足夠的改革壓力,從而難以在改革中維護其自身的利益🫶🏻。
因此除了根據具體問題和發展環境逼迫著進行改革👸,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也需要一種具有遠見的改革,需要為了理想的全面推進改革。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國家發展的根本目標在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諧和可持續的現代國家,在於實現人民的生活幸福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樣的國家發展理想塑造著我們改革的目標和共識🍌,並從而能夠在這樣的中國夢想的指引下,才能支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積極推動民生福利和社會建設👩🏻🍳、推動社會民主和公共政策、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社會的建立、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推動黨的領導能力執政能力提高、推動國家建設的製度體系和治理結構的有效建立,等等🫶🏿。在理想指引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夠確定改革的方向和共識,並通過推動改革和全面推進改革,推動國家發展轉型,實現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區別於問題和環境逼迫著的改革,理想的改革則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全面性、系統性,從而確定推進改革的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需要對改革開放的主要任務和突破方向有整體規劃,並對如何通過各項製度建設推進改革的具體路線圖有妥善構想,在這個改革框架下通過鼓勵地方實踐、探索和創新來不斷推進改革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改革也面臨復雜的任務,需要在理性設計和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推動理想的改革🚌,才能通過系統性的全面改革實現改革任務🧑🏻💼。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發展處於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國家改革和發展不應是對解決發展問題和挑戰的被動的逼迫性的應對,更應通過為了理想的改革強化改革共識和改革目標,以及通過理想的改革設計為推動改革進程製定系統方案🧗🏿♂️。通過更加有為的理想改革📡👨🏿💻,才能使國家發展邁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並開創出一個更加全面發展😢🧶、人民幸福和良好善治的現代國家。
(作者單位: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