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勿陷“美麗誤區”

作者:李誌青攝影: 視頻: 來源:《東方早報》2013年7月30日發布時間🧝🏽‍♂️:2013-08-29

按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公眾健康安全,並不等於簡單的“達標”。其關鍵在於🕯,在尋求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我們千萬勿將“美麗”簡單化,從而陷入各種“美麗誤區”。

據報道,有關權威機構日前發布了《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其中值得註意的是,淮河流域某地的水源已經達到國家4類水的用水標準👩🏼‍🏫,也就是屬於“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基本符合了“無臭無味”的要求,但仍然因為水體中的“持久性化學物汙染、重金屬超標”,而嚴重威脅到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並直接導致魚類畸形生長。此外🐿,據上海有關媒體報道(《新聞晨報》2013.7.19),“在藍天白雲的條件下,上海本地午後依然出現‘臭氧濃度多次超標’”,其原因在於臭氧屬於“二次生成的汙染物”🖐,而據大氣專家介紹😕,“植物釋放的兩種有機化學成分(異戊二烯和單一芬多精)與機動車排放的尾氣汙染物中的氮氧化物相結合,便可以生成臭氧”🈂️,因此🏊🏼‍♀️,“當一個區域內機動車尾氣排放較多,而又遇到綠化較佳的時候,就有一定概率產生大量的臭氧”,另據介紹,“超標臭氧是哮喘多發的重要原因”𓀂。以上兩個案例都告訴我們,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公眾健康安全,並不等於簡單的“達標”。其關鍵在於,在尋求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我們千萬勿將“美麗”簡單化🪭,從而陷入各種“美麗誤區”👶🏼。

應該說,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設想與願景後,標誌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從原先的“主要汙染物減排”以維持生態環境“不惡化”為主導向未來“修補並提升生態環境環境質量”的方向過渡🖐👼🏼。其中的主要區別在於,與之前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滑有所不同的是👩🏿‍⚖️,在未來,經過治理🚵🏽‍♀️,我們的生態環境質量將逐漸變好🤸,不僅要在“數量”上減少汙染排放,而且更是要在“美麗”上下功夫,讓生態環境逐漸變得“賞心悅目”起來。就此而言,建設美麗中國實則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那就是做到“內外兼修”,讓公眾不僅免除健康及安全之憂,還可以從中獲得一定審美上的消費和享受,以實現全面提升社會福祉的目標🌼。

理論上而言👩🥯,面對環境汙染的挑戰,實現生態環境的“內外兼修”,建設美麗中國,最大的難點是“內”,而不是“外”,而其實現的順序也應該是“先內後外”,但出於各種誤解,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出現了各種將上述生態環境保護“內外”目標相混淆,甚至本末倒置🧚🏻,及陷入“美麗誤區”的現象。總體而言,這樣的誤區有如下幾種表現。

其一🙎🏽🐌,以“形式的外在美”替代“質量的內在美”🧛‍♀️;在對“美麗”的理解中,生態環境質量顯然是其中的焦點,但這並不等於僅僅就消除那些肉眼可見🛖、鼻子可聞🥷🏽、耳朵可聽的“汙染”,正如上述有關淮河汙染的報道所示,“經過多年的治理,淮河上遊那些‘會說臟話的排汙口’已經很難找到了。現在這裏的水質是四類水,你看不到汙染🙅🏼‍♀️,也聞不到怪味兒”,也就是從外觀上來看↩️,較之以前,這樣的用水也算越來越“美麗”了,但從其成分來看,還遠遠沒有符合健康和安全所需的基本要求👘。實際上,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譬如,空氣汙染中🛖,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肉眼可見的汙染物已經越來越少☝🏼,但這並不代表空氣質量就越來越好,相反,各種細微的顆粒物也加入了汙染大軍👨🏻‍⚖️🌕,影響著我們的空氣環境。

其二🌏,以“標準的孤立美”替代“生態的系統美”🦻🏻;生態環境各部門之間有著高度的系統性🤟🏿,基於工業化發展背景下對於生態環境的有限認知,人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卻常常將生態環境進行割裂開來進行治理,最為典型的便是為各種生態的子環境建立標準體系,比如用水的🙎🏻‍♀️、大氣的🚶‍♀️‍➡️、土壤的😷,而且📷,各種標準間的交互性甚少🤽🏻‍♀️,基本相互孤立🧑‍🎄,各自為政。其結果是🚄,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就某個子生態環境而言⛹🏻‍♂️,的確已經實現了環境質量的改善,但就整個生態系統而言🤣,這樣的各種標準建設在其環境影響上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很大的一種可能性便是標準與標準之間相互抵消或甚至抵觸,最後危及整個生態系統本身⌚️。上述有關綠化與汽車尾氣結合生成新汙染物的案例就說明,僅僅在某部門內部建立標準來保護生態環境🍃,對於實現整體的“美麗”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其三,以“加工的後天美”替代“自然的先天美”🐍。在生態環境退化🚥,變得醜陋的背景下,為了重新實現“美麗”❓,人們擅長利用各種科技手段來進行後天的加工,譬如用“包裝”的理念來經營城市🧚🏽‍♀️3️⃣,通過各種景觀工程、燈光工程來美化城市🏃‍♀️,這樣的做法🍹,其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從結果來看,整個城市所呈現的只會是有著明顯後天雕琢痕跡“加工美”👨🏿‍🚒,而越來越遠離生態環境本身所具有那種“自然美”🕡。更加嚴重的是🦣📁,在後天各種加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又產生了新的汙染排放,從而加重生態環境的總體負擔🐴。最終,盡管城市可能變得“美麗”了👩‍🍳,但生態環境的整體質量卻在下降👖☯️。事實上,就生態環境系統的演進而言,後天的加工永遠無法真正取代先天的自然稟賦。

總之,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我們應秉著回歸“美麗”👩🏿‍🔬,而不是消費“美麗”的態度,來更加科學地⛹️、系統地和人本地,並懷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終建成既有陽光白雲,又有健康與安全的人居環境。

(作者單位👨‍👩‍👦‍👦:恒行2平台環境經濟研究中心 副主任)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