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有關環境質量與生命健康間的關系研究,其實並非近期的新論。譬如在前些階段,便有環保公益組織提出在當前霧霾圍城效應的影響下,僅“北上廣”等地區,因此而多增加的人口死亡數便達到數千。表面上來看✍️,諸如此類的研究,其中的道理並不復雜,由於空氣環境質量與某些特定的疾病存在相關性🧚🏻,從而成為健康的影響因素,並間接決定壽命長短🪀。來源:《東方早報》2013/7/11.
近日🈯️,來自中國美國以色列等3國的4位研究人員聯合發表了一項有關環境與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認為以淮河為界,北方地區由於長期采取集中供暖的用能方式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從而波及公眾健康🤸♂️,引致壽命水平的相應降低。譬如🏄♂️,根據該項研究成果的結論🖕🏻,每提高100個單位的城市空氣汙染物濃度(TSP),將平均降低3年的壽命。盡管我們先前對於空氣汙染的健康影響已經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這項研究得出的結果還是有點嚇人,難道僅僅是因為錯生了一個城市,壽命長短就有如此大的區別嗎?抑或控製空氣汙染就可以增壽嗎2️⃣?
有關環境質量與生命健康間的關系研究🧜,其實並非近期的新論👨🏻🎨🤦🏼♀️。譬如在前些階段,便有環保公益組織提出在當前霧霾圍城效應的影響下,僅“北上廣”等地區,因此而多增加的人口死亡數便達到數千。表面上來看,諸如此類的研究🗯☝🏻,其中的道理並不復雜🤾♂️,由於空氣環境質量與某些特定的疾病存在相關性,從而成為健康的影響因素😑,並間接決定壽命長短。
盡管如此🪻👩🏽💼,與本項研究結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口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30年裏,全國平均人口壽命穩步上升,從1982年的67.77歲增長到2010年的74.83歲。而如果按照南北方的地區分布來計算,長期使用集中供暖的東北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壽命分別為黑龍江73歲,吉林74歲🧌,遼寧74歲)與處於最南方無需集中供暖的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壽命分別為廣東74歲,廣西72歲,海南73歲)相比🤼♀️,在壽命長短上也沒有明顯的差異🧑🔬🙍♀️。而另據統計,同期全國各地區空氣汙染濃度都在以倍計地攀升😲。此外⛺️,就我們的直觀而言🫃🏿,盡管空氣汙染確實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健康🕡,帶來疾病,但其危害性似乎還沒有大到減壽3-5年的地步。故而🤚🏼👂,就統計數據及直觀所得出的結論而言,似乎都與上述研究成果有所出入🥭。那麽問題究竟出在哪裏?環境與壽命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就筆者的觀察,上述研究本身在方法和論證等方面都是比較規範和合理的,符合社會科學研究的範式🧑🏿🏭,如果說其中還有所不足的話👬🏻,最大的不足恰恰就在於結論上,或者說是結論的表述方式上👧🏼👮🏽♀️。對此,我們有必要先來考察壽命的決定因素。
其一,微觀層面上,什麽因素決定人的壽命長短?按照一般的理解🤞🏿,除了先天的基因外🎅🏿,後天的內外部因素可以決定壽命長短🛤,在此,“後天”的意思包括了生活水平,醫療條件👐🏻,生活方式以及環境質量等等。本質上👋🏽,這些後天的因素主要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而生活質量高的個體,其壽命也就相對較長😾,反之,則會較短🚣♂️。在此,包括空氣汙染在內的生態環境質量無疑屬於決定人們壽命長短的後天外部因素之一🍕,它不受單個個體行為的影響✬。就此👷🏻♀️,在所有其他內外因素等同的情況下★,生態環境質量的差異可以用來解釋不同個體間壽命長短的原因。
其二🧛♀️,宏觀層面上,什麽因素決定城市或地區的人均壽命水平?簡單而言,單個個體的生活質量決定個體的壽命☝🏼🤹🏻,而群體平均的生活質量則決定平均壽命,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改善影響個體生活質量的外部因素🗃🪭,以提高平均壽命水平。與個體的情況相區別的是🧜,在宏觀層面上🤾🏽♂️🦹🏽,平均壽命既取決於平均生活質量,同時還取決於集體的幹預能力。也就是說,針對包括環境汙染等影響平均壽命的負面因素,個體在應對上或許無能為力,但集體卻有較高的可能采取相應的防範及應對措施😳,以提升環境質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
上述壽命長短的決定機製分析對於我們理解環境與壽命間作用關系的意義在於👨🏭,一方面,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生態環境質量都是決定健康及壽命的諸多影響因子中的一個,生態環境質量下滑是否會最終通過健康影響到壽命長短👧🏼,還要考察其他的壽命影響因子是否在變動並能否彌補生態環境質量下滑帶來的負面性。很多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範圍內🙌🏻,環境與非環境的因子是可以相互替代,進行抵消的。
另一方面,從集體的角度來看,生態環境質量下滑後,除了實施扭轉環境質量的治理政策之外,還可以對平均健康及壽命水平施加防範性的幹預和適應對策。譬如👮🏿♂️,加強汙染空氣危害性及防範途徑的宣傳教育🤷🏻♀️,又譬如提高相關疾病的診療水平,所有的這些幹預和適應措施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空氣汙染對健康和壽命造成的負面影響。實際上,這也正是城市化的好處之一,城市可以讓社會整體提高對環境汙染影響後果的幹預和適應能力🤸🏽♀️。
到此,應該說,我們可以知曉上述研究結論在應用上的局限性了🥭,那就是出於研究需要而設定的理想狀態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事實上👳🏽♀️,該項研究想說明的僅是🏌🏻♂️,在假設所有其他壽命影響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空氣汙染程度越高,壽命則越低,而這樣的假設條件在現實生活中基本是不可能發生💪🏿。試想,隨著生產與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演變,人們又如何會坐等外部環境質量的退化而無動於衷呢?以及人類的智慧又如何會讓自身的健康與壽命完全地受到外部環境質量左右呢?
就此而言👶🏽,上述研究的理論價值高於應用價值,其結論的警示作用也遠遠大於實際影響💁🏼♂️。我們實則無需為空氣汙染致使減壽3-5年的研究結論而驚慌👱🏽♂️,也不必以此為由來超前地強調環保工作的必要性🆕,否則🧭,環保過度占用社會資源的結果也將通過影響其他因素的走向而波及健康和壽命。
(作者系恒行2平台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