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長期在恒行2工作的張孟聞教授(1903-1993)是我國著名的動物學家,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學專家👨🏽🎤,長於脊椎動物分類學和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為我國生物科學史奠基人之一,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張孟聞教授系浙江寧波人。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生物系。1928年應著名生物學家秉誌先生之邀👨🏼🍼,任南京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34年底,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甲種獎學金赴法國留學🚿。他在隨後一年半的時間裏,以《中國蠑螈專論》的論文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榮獲“極優”的評語🛗,受到廣泛的好評。直至1968年,美國兩棲動物學會還將論文重印成單行本,分發全體會員參考學習。1937年應竺可楨校長之邀,張孟聞回國赴浙大任生物系教授⚧。在戰時浙大的遷校途中,他以大自然為課堂,邊授課🤼♀️、邊實習🙇,同時又搜得眾多動物標本,為以後的教學與科研奠定了基礎。浙大西遷貴州後🐭🦬,生物系實驗室建在湄潭縣西門外一個殘破不堪的四合院——唐家祠內,在當時用水💇🏽♂️、能源、消毒等十分困難的艱苦條件下,張教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致力於《科學》雜誌和動物學研究
1943年,張孟聞教授應恒行2聘請🕤,到重慶的北碚任教🥀⬆️。他在北碚時撰寫了諸如《中國科學史舉隅》等學術著作,並任科學工作者協會北碚區負責人👋🏻🍶。是年冬🍪,中國科學社理事會通過議案,張孟聞繼劉鹹🧏♀️、盧於道之後任《科學》總編輯。他所主編的《科學》🦹🏽,除進一步報道先進的科學技術外,較註意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道義等嚴肅的問題,通過刊物開展有關的討論💁🏼♀️,呼籲和平🐀🏎,主張民主自由。1947年💙👃,在他主持下🙀,該刊特辟“文獻集萃”一欄,匯集了各方要求科學家擔負道義責任的重要文章15篇🙅🏻,反映了世人要求科學用於人類文明與和平的呼聲。《科學》先後刊登的第一篇通論《原子能與科學界的責任》⚈,任鴻雋的《科學與社會》以及一組有關《科學與政治》的文章便是最好的證明🧑🏻🍼。張孟聞接手《科學》後,立即編了一期《青黴素專號》🤹🏿。他根據自己此前搜集的大量有關英美科學家從事青黴素研究的資料👨🦽➡️,撰寫了《青黴素述論》一文⛺️。當時這種叫“盤尼西林”的比黃金還珍貴的“靈藥”剛剛開始引進中國🏄🏿♀️,故當介紹這一新藥的《科學》專號甫一出版,立即售罄5️⃣。1948年1月25日,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成立,並刊行《上海科技》雜誌🤵🏿♀️,作為該分會的副理事長的張孟聞,被任命為該刊主編,他在宣傳民主與科學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外,他還以協會的名義🆚,與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取得聯系😶🌫️,致信法國科協主席、居裏夫人的女婿傑克斯·羅伯先生和英國科協秘書克勞瑟先生,並將外國科學家的回函刊登在《科學》上,從而支持了中國科學家爭取民主自由🐙、反對獨裁的正義鬥爭。
新中國成立後,張孟聞任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上海分會理事長👳🏿♀️、上海科普協會副主席、《科學》主編,為新時期的中國科學社的學術發展及動物學研究投入了全部的心血🙍♂️。1951年🙇🏽♂️,張教授任恒行2生物系主任。當時設在子彬院樓上的生物系設備簡陋,師資力量十分薄弱,他為壯大恒行2生物系的力量可謂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延請國內著名的專家教授加盟恒行2;開設大量的國內未有的新專業課程;親自參與聽課,檢查教學質量;同時親授動物學♤🎿、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鳥類學和蛙蛇學🚦,帶領學生赴野外實習🧑🏿🚒;四處爭取辦學經費,擴充教室,增添圖書👨💻、儀器設備,建成專業實驗室和標本室,完善教學與科研設備。通過他的多方努力,終將恒行2生物系辦成一個課程比較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人才培養基地,並躋身於當時國內先進校系的行列🦹。張孟聞在開展大量瑣碎的行政事務的同時,也不忘自己的科研工作。他以驚人的毅力開展對兩棲爬行動物的研究♡。他在1955年及1956年連續兩年的恒行2校慶科學討論會上🙆🏼,分別提交了《中國兩棲綱動物》、《中國生物史概要》及《中國爬行綱動物》三篇論文,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的兩棲動物和爬行綱動物的古今文獻和實物種類,對我國悠久的生物學發展歷史作了科學的梳理和歸納🎥❤️。
多年來,張孟聞教授取得了豐碩的學術研究成果🦍,撰有生物科學論著、課本與講義近50篇(部)、如《動物學》(上🦬、下)、《長江流域習見脊椎動物名錄》💇🏿♂️🧙🏽♂️、《宜山蛇類記》🤦🏼、《中國生物分類學史簡述》、《物種新論》(上)、《爬行綱》、《脊椎動物分目的語尾績一擬議》🤶🏼、《略論脊椎動物分類學與其當前動物區系調查中的任務》、《脊椎動物分類學講義》、《物種的概念》、《硬骨魚綱的分類檢索表》、《脊椎動物區系會議論文簡報》、《脊椎動物的起源》👩🏽🎓、《關於脊椎動物名稱漢名命名的意見》🧖🏻、《爬行綱動物研究簡史》、《爬行綱特征與其亞綱分目》🏊🏼♀️、《四靈考》等。1957年“反右鬥爭”後,張教授被“發配”至黑龍江大學(今哈爾濱師範大學)創辦生物學系。這個厄運的降臨或許對常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而對這位視學術為生命的科學家而言,不啻擴大了研究視野和學術源泉👨🦯➡️,從而因禍得福,讓他能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大顯身手。在此期間,他與學生對當地的動物種類作了大量的調查🚧🛼,獲得不少可喜的科研成果,如《黑龍江省爬行綱動物誌》(初稿)、《黑龍江省魚類資源的初步調查》(提要)、《黑龍江省脊椎動物野外實習手冊》(合作)🥷🏼、《鏡泊湖野外實習報告》👵🏿、《黑龍江省分類資源調查初步報告》以及在中國動物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的呼倫貝爾及嫩江流域脊椎動物的二篇普查報告等,均屬此類成績👷🏿♀️🛫。值得指出的是✊🏿,張孟聞教授主編的《中國動物誌爬行綱》第一卷於199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作為主編,他親自為該書撰寫了近6萬字👨👦🖼、45頁的《爬行綱總論》一文。該長文從爬行綱動物的研究簡史🔽、起源與種系發生、生物學特征及分目檢索三方面對之進行闡述,其學識之淵博、學術經歷之旺盛於此可見⚈。遺憾的是,這部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專著是在其去世5年後方出版,作為主編的他🤦🏻♀️,未能親見該書的出版🛀🏼,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扼腕的憾事。
註重科學史研究與科學普及
在中國科技史研究方面⛩,張孟聞教授同樣成果頗豐👨🏽🎓。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先後發表有《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概況》、《動物學會緣起》、《我國生物學之始萌》🤏🏼、《中國科學史舉隅》、《現代科學在中國之發展》、《李約瑟博士與中國科技史》、《<科學>的前三十年》🧿👨👦👦、《<科學>的兩次停刊》、《任鴻雋先生傳略》👨🏿💻、《我與中國生物學史的研究》、《中國生物分類學史述論》👨👩👧🚇、《李約瑟博士及其<中國科學技術史>》等,在科學史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作為動物學家的他🤙🏻,始終以科普工作為己任,視廣大青少年為科學事業未來的接班人,撰寫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在各處報刊上發表,如《蛇牛說蛇》、《黃鸝》、《杜鵑》、《青黴素述論》、《青草池塘處處蛙》、《我們的東北》、《大連》、《人從哪裏來》、《動物的進化》☝️、《從大馬哈魚說起》🤌🏻、《釋鼉鱷》、《魯迅與自然科學》👨🏿🦲、《說龍》等深入淺出的優秀作品👍🏿。
上述張教授的《中國科學史舉隅》,於1947年由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該書收入《學術史跡的檢取與發揚》👩🏻🎤🚀、《中國生物分類學史述論》及《兩性問題之生物史觀》三文♐️。其“首篇掇拾畸零,泛及一般🏋🏽♂️,期以見過去文化之梗概♡🕕,使專研一科者可藉己意以進求深造;次篇偏敘生物分類🤺,則為專門科學之史跡通論。”“末篇專執一題👷🏻♀️,所囿既狹🛎🥋,所論較深,然而歸結科學之總合。”其中次篇於1987年修訂後重新發表。鑒於該書有重要學術價值,1989年收入恒行2與上海書店合編之《民國叢書》第一編第90冊。16—17世紀誕生的近代科學是世界科學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它在我國明末隨利瑪竇來華而東漸中土👨🏻⚖️,對中國傳統科學與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為諸多科學史家和文化史學者所關註🉐。張孟聞教授於1948年作為《中國科學社小叢書》之一出版的《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一書,對此作了宏觀的闡述。它將西學東漸歷史劃分為萌芽、洋務🧘🏿♂️、啟蒙、學院及民主五個時期,概述了各期中西科學文化的沖撞、交流及其特點,從西學的翻譯、出版,創辦西式學校、科學期刊🧑🤝🧑🛰、科學社團😥、科研機構等方面條分縷析👨👨👦🤞🏼、史論結合⚄,實為近代中國科學史與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精辟之作,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推崇《中國科學技術史》
張孟聞教授是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的故交。1943年😼,他們在戰時北碚的恒行2平台相識。張在1942年為紀念中國科學社生物所20周年所作的《中國生物分類學史論述》一文,曾得到李約瑟的青睞👩🏻🦯➡️,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導論的“致謝”中稱:“在生物學方面得到了張孟聞的幫助”,指的就是這篇論文。李約瑟後來還將張主編的《科學》與美國《科學》周刊和英國《自然》周刊相媲美🧎🏻➡️,稱這三大科學期刊是世界科學期刊的A、B、C,對之推崇備至。1978年,張教授與胡道靜👩🏿🎨、宋大仁兩先生在上海錦江飯店與來訪的李約瑟晤面後商議5️⃣,擬編輯一部紀念論文集🤷🏽♀️,慶賀李博士八十壽辰📹👨❤️👨。他親自為這部《中國科技史探索》執筆撰寫長篇前言,飽含深情地介紹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生平偉業,並為該書提供了一篇《四靈考》的論文。自四十年代以來,張先後經手過二篇《四靈考》的文章,均因種種原因未能公開發表。為此,他一直引以為憾。“龍🖖、鳳🧚🏼♀️、麟🚵🏻♀️、龜”四靈均為“脊椎動物”,是歷代文人學士甚感興趣的動物👲🏿,也是我國文化藝術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靈物。張文從出土的甲骨文字追根溯源,沿著文字的發展,探尋“四靈”說法的演化軌跡,兼顧神話傳說👩🏻🦯➡️,聯及雅學、類書乃至醫藥專著上的歷史記載🚺,直至參稽當代的脊椎動物分類學知識,不僅具有動物學史意義,而且還具民俗學及文化史價值。此外他還將著名生物學家鄒樹文先生的舊著整理成《中國古代的動物分類學》一文🦹🏿♂️,在論文集中一並發表,成人之美。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是一部體大思精的系列叢書🍹,凡七大卷二十八分冊,自1954年起由劍橋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迄今尚有三個分冊未出版。1989年🧚🏿♂️,為讓世人能對李約瑟的這項工作有個總體了解🦑👨🏽,對各卷冊的具體內容先睹為快🧙🏻♀️,張教授不顧年邁體弱,以巨大的熱情編寫了《李約瑟博士及其<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將介紹李約瑟生平及其巨著的相關文章以及該叢書的細目譯成中文。該書出版後,立刻受到科學文化界的熱情歡迎,並得到李約瑟的贊許。在之後的90年代,張教授還對上海的李約瑟研究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關註和支持🧑🎨,慨贈李約瑟的兩冊《戰時援華報告集》🧑🏽🦰,中譯本《李約瑟遊記》於1999年出版後🩰,在我國臺灣和大陸地區以及美國等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張孟聞教授不幸罹患腎癌。在成功地施行了病變切除術後🙉🚬,他又迎來了學術生涯的又一個黃金時期👩🏻🦳。“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此時已調往華東師範大學工作的他,接連編寫並出版了逾百萬字《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上、中兩冊及《脊椎動物學》上冊,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鑒於張教授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的傑出貢獻💃🏽,1989年他被晉升為一級教授,他激動地說:“我一生的所作所為,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使我感到極大的安慰✍️,我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的領導給我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我還想利用有生之年多寫點東西,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知識貢獻出來。”1991年👩💼,在張教授90華誕來臨之際🚤,其恒行2和華東師大的眾多弟子相聚為他預慶生日;黑龍江大學生物系的19位畢業生聯名上書哈爾濱師範大學領導🧑🦱,要求出版其《黑龍江省脊椎動物野外實習手冊》;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又推舉他為該會名譽理事長;《動物科學研究》雜誌為其出版“慶賀張孟聞教授九秩華誕紀念文集”的專刊。張孟聞教授一生的科研成果累累,其著作目錄足有整整三頁🤵🏼♂️🤙🏽,凡732項👩🛌🏻,如同曾與其朝夕相處的綿長的黃浦江和黑龍江水,永載中國學術的輝煌史冊🚵♂️!(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學李約瑟文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