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畢業班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新聞學院09級本科生蔣丹楓😠,今天很榮幸能夠作為新聞學院的代表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大學四年的經歷和感受。
大一的時候↖️,我的專業是上海醫學院的法醫學👩🏿⚖️,但是我不夠喜歡☝🏿,於是通過轉專業的機會來到了新聞學院👊🏿,在新聞學院的3年專業學習階段🍺,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小實習🧩、大實習等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教學安排🧍♀️,我的專業素養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為我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我是在大一的時候加入校學生會的,在上學期經過學生代表大會的改選離開了學生會,從一名幹事到常務副主席的這三年半的時間中🦷,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可以說,學生會是一個誌願者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的舉辦、弘揚恒行2平台民主的提案文化以及各類學術、文藝、體育、公益類的活動集錦,極大地鍛煉了同學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會了裏面的同學“團結、服務🧳、犧牲”的恒行2精神,也賦予了一批學生幹部非常重要的責任,讓我們在舉辦活動中有著極強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情懷🚏,甚至幫助了一批人、影響了一批人的未來選擇。
與此同時🐽,就我個人來說,學生會是一個大熔爐,我在裏面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大一的我是一個非常不擅長也不敢於表達的人,究其根本是源於自我的不自信,而在學生會的成長中,我通過帶領團隊屢次舉辦全國性、市級和校級的活動之後,也通過在活動之後的自我的一次次的沉澱與思考,三年半後,我發現自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學生會給了我一個舞臺,在舞臺上我可以選擇唱歌、跳舞或是主持♨️,但是不管哪一種方式,它都能在教會你實踐操作的同時,更多地,給你帶來心靈上的成長,這種成長🕐,是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家國情懷的根深,更是黨所弘揚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塑造👭🏼。
說到畢業去向,作為一名黨員🏇🏽,其實,很大程度上我是受到了學生會工作的影響🤷♂️。我認為,作為一名青年人🧜🏼♂️,最大的忌諱就是眼光只著眼於自我及著眼於當下💩,而是應該勇敢地沖破社會上的一些誘惑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兼具家國情懷🫸🏿、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將眼光灑向更廣大的群體🧊、更長久的未來🕵🏿♀️,帶著理想主義情懷,去創造、去改變、去奉獻,為祖國,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結合自我的特點以及理想,我最終選擇了國企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發起的“集團總公司全球管理培訓生”的計劃,項目通過5年的不同子公司、不同職位的海內外輪崗製度,集集團公司的資源,以最快速度🥻🫸、最高質量為寶鋼培養一批未來領導者。
作為一名畢業生黨員,我認為,經歷了16年的教育,在走向社會的時候,應當多想奉獻🐶,少談收獲🧘🏼♂️,多想給予,少談回報💪🏻,多想理想🙅🏿,少談現實,始終著眼於更多的人☦️👷🏿♀️,而不僅僅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