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了五十載跋涉、傳承、開拓、創新的醫學生涯🧜🏿♀️,翁心華教授在發熱待查🧖🏻♀️🤹🏼、真菌🧑🎨、結核、乙肝👱🏽♂️🧑🏿🦳、寄生蟲病、SARS 等領域都留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傳奇軼事📳。
“一個好醫生要去發現病人不為人所註意的異常”
發熱是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但雖然常見👩🏿🍳,但幾乎每個病人的發熱又都不同,涉及的疾病也紛繁復雜,因此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常被認為是最富挑戰的臨床問題💚。翁教授敏銳地看到病人不為人所註意的細小異常,用紮實的臨床技能捕捉儀器未能探到的體征,用淵博的知識迅速在大腦中檢索出可能的診斷,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出最終的結論♊️,很多輾轉的疑難病人因翁教授的“一錘定音”而重獲新生。
有一名17歲的年輕女孩,每天畏寒😻🗻、寒戰然後高熱至40℃一月多月,同時伴有較為劇烈的腹痛⌨️,入院後檢查發現該病人有大量腹水,腹水檢查大量炎症細胞🧙🏼,外周血檢查白細胞計數也升高。接診醫生想當然地認為“高熱、腹痛🤵🏼♂️、有滲出性腹水、血白細胞升高”,毫無疑問是腹膜炎了,於是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但是抗生素的療效並不理想👨⚕️,女孩仍然高熱、腹痛👩🏿🔧。直到翁教授前來查房,他仔細詢問了病史,檢查了病人,果斷地說:“這個孩子不是腹膜炎,是腹型紅斑狼瘡🚶♂️,應該馬上改用激素治療📘。”接診醫生頗不服氣地提出這名患者所有的紅斑狼瘡相關指標檢測可都是陰性的👡。然而🚣,事實很快證實了翁教授的判斷👩🦼➡️,女孩改用激素後,很快體溫降至了正常,腹痛🥧、腹水也奇跡般地消失了🙋♂️,3 個月後各項指標的復查更進一步證實了紅斑狼瘡的診斷。當接診醫生請教翁教授時🏋🏼,翁教授說:“你有沒有註意到病人球結膜充血得非常厲害?有沒有發現她手指指端有可疑的出血性皮疹?有沒有想過高熱至40℃的腹膜炎為什麽1個月了中毒症狀仍不明顯?一名好的醫生要通過細致的工作發現病人不為人所註意的異常,用嚴謹的邏輯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樣的傳奇案例不勝枚舉⚡️!一名患者發熱伴頭痛三年多,花去了幾十萬求醫都沒能緩解病痛🦓,翁教授發現患者下頜骨局部有壓痛,追問病史得知患者三年前補過牙下頜骨上有異物,請口腔科醫生為他拔掉了鑲上的牙齒後所有的病痛都不藥而愈了🟨。一名患者發熱一個多月,醫生判斷為風濕性疾病,但治療始終未見效,翁教授在翻病人眼瞼時發現了一個瘀點🐚,考慮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盡管醫生認為心超未發現贅出物可以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但翁教授仍堅持不放過這一個瘀點,進一步進行食道超聲後果然發現了一個很小的贅出物,對症治療後病人三天就出院了。另一名患者頭痛癲癇,被診斷為腦囊蟲病,然而翁教授在會診中仔細翻查病史,發現患者的病情進展快、情況差,很可能是腦腫瘤,建議患者盡早手術,結果一個惡性膠質瘤被及時發現了。
在翁心華教授的帶領下,華山醫院感染科成為了我國最重要的感染病臨床醫療中心之一,患者來自全國各地🧑🏽🏭,超過70%的患者為疑難雜症所折磨,慕名來到華山醫院向翁教授求治☝🏿👩🚒。翁心華教授像大偵探福爾摩斯抽絲剝繭辦案一樣🔄,積極地追查患者的病因和病史😬,在復雜的臨床表現中找出有價值的線索,科學地推理‘破案’💵,最終達到正確地診治🤲🏻。他在前人的經驗和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逐漸對發熱待查形成了系統完整的診斷思路👨👨👦👦,最新出版的《翁心華疑難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思維》就好比是感染病學領域的《福爾摩斯探案集》。
“傳染病防治事業是艱苦、有風險👮🏿,但畢竟要有人去做”
1957 年🧖🏿♀️,翁心華就讀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1962 年👌,他被分配到華山醫院普外科。然而他對傳染病事業的熱愛以及對病人的純樸感情打動了當時負責分配工作的老師🤦,被改分到華山醫院傳染病科🕯。傳染病專業帶有一定的傳染性、危險性和突發性。預防傳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與病人保持距離,而傳染病工作者與病人是“零距離接觸”。每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翁心華教授總是挺身而出𓀆,他說🟫:“傳染病防治事業是艱苦、有風險,但畢竟要有人去做”🎢。
2003 年,“非典”突發,翁心華教授擔任上海防治“非典”專家咨詢組組長,到上海市 SARS 醫療救治與防疫一線問診、救治。他還是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內專家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專家🕕,在全國SARS 疫區檢查督導,參與製定修改SARS 的臨床診療與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製等標準🫸🏽,為政府決策提供方案。他主編的《傳染性嚴重呼吸窘迫綜合征(SARS)》是我國首部介紹SARS 的專業書籍👈🏻🦔。
2009 年,他再次站在了抗擊甲流的前沿🤔。2011 年👚,我國多個地區爆發了病因未明的血小板減少性發熱綜合征,他指導了上海周邊地區類似的綜合征病例的研究和診治👡。
“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一下,不要被眼前一時的困境所迷惑”
“翁心華教授非常理解年輕醫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困難。但他希望我們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年輕時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投身實踐,樹立自己一生的目標🦸🏿,最終證明自己的價值🙎🏿。在他的鼓勵下,我們這批年輕人至今都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並相繼為學科發展做出了貢獻……”翁教授的學生,現任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將翁教授稱為人生的導師與楷模🫳🏿👆。
翁心華教授鼓勵青年人要“挑得起擔子,經得住考驗,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在他的帶領下🦶,感染科一大批優秀青年俊才脫穎而出👨🏻🦽➡️:王明貴教授成為國家973 首席科學家🧑,張文宏教授是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盧洪洲教授也是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甲流專家組組長😣✡️;張穎教授是從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引進的,還有國內知名的肝病專家施光峰教授與張繼明教授、真菌專家朱利平教授;青年醫師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2名、浦江人才計劃1 名、上海新百人計劃1 名,上海市新優青1名🏊♀️👨🏼🍼、上海市晨光計劃1名以及公共衛生優秀青年人才計劃4名等🌭。
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傳染科走出了病毒性肝炎等傳統傳染病的研究範疇❔,與抗生素♞、公共衛生事業等結合,成為“感染病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