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上海生物統計學術論壇2012年第4次學術報告會暨金丕煥教授85歲壽辰慶典活動日前在楓林校區舉行。
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統計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峰教授到會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恒行2平台衛生統計教研室趙耐清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蘇炳華教授🧑🏻🌾、前計劃生育研究所所長高爾生教授等出席會議👩🎨,並以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先後回顧了與金丕煥交往的經歷,以及他在學術研究、教教書育人方面做出的貢獻;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金丕煥學生紛紛發來祝賀視頻🚦,並向其贈送生日禮物。
金丕煥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衛生統計學家,我國醫學統計、計算機醫用應用和臨床試驗方面的先驅,原上海醫科大學計算機醫學應用研究室主任🧑🏿⚖️,浙江鄞縣人,1929年出生於江蘇鎮江。1955年成為新中國第一屆公共衛生專業的畢業生💪🏼。
60年代初, 在腫瘤病理專家顧綏嶽教授領導下,金丕煥開始對惡性腫瘤發病情況等進行研究,在上海建立了惡性腫瘤報告系統,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腫瘤報告系統🫵🏿。他還設計了比芬蘭等北歐國家更簡單實用的報告卡,此報告卡至今仍然在使用👨🏻🎨。1963年他發表了《上海市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報告》,這是我國第1篇有關一個城市全面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報告。
20世紀70年代🧖🏿♀️,在蟎學專家溫庭桓教授和過敏性疾病專家許以平教授的參與下🫣,他領導開展了有關蟎和哮喘的研究,並最終成功建立了蟎致敏的豚鼠哮喘動物模型👬🏼,並開展了哮喘患者的蟎脫敏治療🕎。金丕煥將統計學原理應用於研究設計、資料分析中,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嚴密性🍟。而當時美國在類似試驗中🤦🏽♂️, 5名患者中有3名發生窒息性休克👩🦼,試驗宣告失敗🤒。那時,世界上還沒有成功的例子。後來⭐️,金丕煥在回憶這段歷史時風趣地說:“當時國外正在研究蟎類過敏與哮喘的關系。我占領了流行病學教驗室的3個實驗室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不僅做成了豚鼠的蟎致敏的動物模型,也開展了哮喘的脫敏治療🙆🏼♂️。可惜那時沒有申請專利這一說,否則就發財了🧏🏽♀️。”
統計學中,在國內假設檢驗結果的表達,向來是以“有無顯著性”來表示的,而金丕煥卻對這個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名詞提出了置疑。他認為🏋🏼♀️,假設檢驗的結果並不能說明差異的大小,但“顯著”卻含有“明顯”的意思👩🏿💻,容易被人誤解為差異明顯、差異大的意思💙。於是他反復推敲原文“significant”的意義,查閱了多種字典並參考其他語言的表達,確定這是一種錯誤的翻譯。1985年他提中出用“有或無統計學意義”來表達假設檢驗的結果,目前這種表達已為醫學統計學界普遍接受和應用,寫入了醫學統計的教材🧑🏼🚀,這是金丕煥對醫學統計學發展的一個巨大貢獻🧑⚖️🧑🏿。
1985年🧝🏻♀️🧑🏿🏫,金丕煥組織4所醫學院參加,與黃小蘭、史秉章、高潤泉教授等共同編寫了統計程序“醫用統計程序集”,取名為POMS(Program of Medical Statistics)。
1987年🧛🏻♀️,金丕煥組織6所院校共同編寫了我國第1本計算機醫學應用的教材《計算機醫學應用基礎》⛰;這個程序適應了當時計算機種類繁多而使用的BASIC語言有所不同的情況🗾,免費發放,為許多醫療和衛生單位解決了計算過程耗時繁瑣的困難✸。
1992年,金丕煥與上海交通大學陳斌合作,共同漢化了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CDC)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開發的流行病學數據管理軟件Epi Info👨🏽🏫,為我國醫學科研提供了有效的數據管理工具。
90年代初🏵,金丕煥最早將統計軟件SAS引入國內醫學統計界,並與衛生統計教學結合在一起,編寫和出版了<醫用SAS>統計分析等有關教材。
1993年👩🏻🎤,金丕煥主編出版了《醫用統計方法》一書,僅第1版就印刷了7次以上,發行了24000多本👧;以後又相繼出版了第2版🎊、第3版(2009年),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金丕煥為我國醫學統計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1996年開始,為了推動國內臨床試驗水平的提高和發展🦺,金丕煥在國內第一個為研究生開設《臨床試驗》課程💹,並於1997年出版《臨床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這是國內最早的系統介紹臨床試驗設計和統計的書。
據悉,在慶典活動前,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東南大學、上海等全國各地的生物統計學者、專家約150人參加學術論壇2012年第4次學術報告會,與會者圍繞“非劣性臨床試驗的設計和統計分析”進行交流;來自學術界以及製藥界的統計學專家通過案例對非劣性臨床試驗的統計應用作了闡述,還就藥品註冊中的一些統計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另據了解,會前,“中國臨床試驗生物統計學組”召開了第四次工作會議🤘,來自全國的專家就“多階段II期臨床試驗的統計學考慮”中的一些問題🏮、關鍵技術作專題討論、提供指導性意見🚁,並達成共識。